十三勢行功心解-- 武禹襄
以心行氣,務令沈著,乃能收斂入骨。以氣運身,務令順遂,乃能便利從心。精神能提得起,則無遲重之虞,所謂頂頭懸也。意氣須換得靈,乃有圓活之趣,所謂 轉變虛實也。發勁須沉著鬆淨,專注一方。立身須中正安舒,支撐八面。行氣如九曲珠,無往不利。運勁如百煉鋼,無堅不摧。形如搏兔之鶻。神如捕鼠之貓,靜如山嶽,動如江河。 蓄勁如張弓,發勁如放箭。曲中求直,蓄而後發。力由脊發,步隨身換。收即是放,斷而復連。往復須有摺疊,進退須有轉換。極柔軟,然後極堅剛。能呼吸,然後能靈活。氣以直養而無害,勁以曲蓄而有餘。心為令,氣為旗,腰為纛,先求展開,後求緊湊,乃可臻於縝密矣。

又曰:彼不動,己不動。彼微動,己先動。勁似鬆非鬆,將展未展,勁斷意不斷。又曰︰先在心,後在身,腹鬆氣沈入骨,神舒體靜,刻刻在心。 切記一動無有不動,一靜無有不靜。牽動往來氣貼背,而斂入脊骨,內固精神,外示安逸。邁步如貓行,運勁如抽絲,全身意在精神,不在氣,在氣則滯。有氣則無力,無氣則純剛,氣若車輪,腰如車軸。

十三勢說略-- 武禹襄

每一動,惟手先著力,隨即鬆開。猶須貫串,不外起承轉合。始而意動,既而勁動,轉接要一線串成。
 
氣宜鼓盪,神宜內歛。勿使有缺陷處,勿使有凹凸處,勿使有斷續處。其根在腳,發於腿,主宰於腰,形於手指。由腳而腿而腰,總須完整一氣,向前退後,乃能得機得勢。有不得機得勢處,身便散亂,必至偏倚,其病必於腰腿求之。
上下前後左右皆然,凡此皆是意,不在外面。有上即有下,有前即有後,有左即有右。如意要向上,即寓下意。若將物掀起,而加以挫之之力,斯其根自斷,乃壞之速而無疑。
 
虛實宜分清楚,一處自有一處虛實,處處總有此一虛實。週身節節貫串,勿令絲毫間斷。
 
太極拳解--武禹襄
身雖動,心貴靜,氣須斂,神宜舒。心為令,氣為旗,神為主帥,身為驅使。刻刻留意,方有所得。先在心,後在身。在身,則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,所謂「一氣呵成」,「捨己從人」,「引進落空」,「四兩撥千斤」也。
 
須知一動無有不動,一靜無有不靜。視動猶靜,視靜猶動。內固精神,外示安逸。須要從人,不要由己。從人則活,由己則滯。尚氣者無力,養氣者純剛。
 
彼不動,己不動,彼微動,己先動。以己依人,務要知己,乃能隨轉隨接。以己黏人,必須知人,乃能不後不先。
 
精神能提得起,則無遲重之虞。黏依能跟得靈,方見落空之妙。往復須分陰陽,進退須有轉合。機由己發,力從人借。發勁須上下相隨,乃能一往無敵。立身須中正不偏,方能八面支撐。靜如山岳,動若江河。邁步如臨淵,運勁如抽絲。蓄勁如張弓,發勁如放箭。
 
行氣如九曲珠,無微不到。運勁如百煉鋼,何堅不摧。形如搏兔之鶻,神似補鼠之貓。曲中求直,蓄而後發。收即是放,連而不斷。極柔軟,然後能極堅剛。能黏依,然後能靈活。氣以直養而無害,勁以曲蓄而有餘。漸至物來順應,是亦知止能得矣。
 
又曰,先在心,後在身。腹鬆,氣斂入骨,神舒體靜,刻刻存心。切記一動無有不動,一靜無有不靜。視靜猶動,視動猶靜。動牽往來氣貼背,斂入脊骨。要靜,內固精神,外示安逸。邁步如貓行,運勁如抽絲。全身意在蓄神,不在氣,在氣則滯。尚氣者無力,養氣者純剛。氣如車輪,腰如車軸。
又曰,彼不動,己不動,彼微動,己先動。似鬆非鬆,將展未展,勁斷意不斷。
 
四字秘訣--武禹襄
敷:敷者,運氣於己身,敷布彼勁之上,使不得動也。 
蓋:蓋者,以氣蓋彼來處也。 
對:對者,以氣對彼來處,認定準頭而去也。 
吞:吞者,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。
 
此四字無形無聲,非懂勁後,練到極精地位者,不能知全。是以氣言,能直養其氣而無害,始能施於四體。四體不言而喻矣
 
打手撒放--武禹襄
棚 上平聲
業 入聲
噫 上聲
咳 入聲
呼 上聲



 
身法八要 --武禹襄
涵胸,拔背;
裹襠,護肫;
提頂,吊襠;
鬆肩,沉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elTa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